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第十三期明德文化读书班”暨10月读书交流分享活动

为进一步激发明德学子阅读热情,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持续有效推进“书香明德”校园文化建设。2025年10月15日,“第十三期明德文化读书班”暨10月读书交流分享活动在建德楼202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赵昕、张乐、李文彬三位思政课教师担任分享嘉宾,以红色书籍厚植学生爱国情怀,以优秀案例培养学生高尚品格,为现场学子传递成长智慧与家国力量。

活动伊始,主持人介绍了本次读书分享会的目的,并分别介绍三位分享嘉宾,为整场活动拉开序幕。分享环节中,赵昕老师以金一南教授的《魂兮归来:金一南讲抗日战争》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民族精神的传承与觉醒。她指出这本书跳出传统战争史的史料堆砌与理论说教,揭示抗战胜利本质是“民族认同感与抗争意志凝聚而成的精神胜利”。赵昕老师强调,书籍戳破“历史虚无主义”迷雾,让读者看清胜利背后无名英雄的牺牲,也理性看待抗战中的失误与教训。最后,赵昕老师寄语明德学子,和平年代的“民族之魂”,应体现为工作和学习中拒绝“躺平”、以实干诠释责任,生活中坚守底线、以正气守护良知,从每一个人的选择中传承民族精神。

张乐老师则围绕《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的具体内容,带领学子重温那段沉重的历史记忆。她首先讲述作者张纯如的创作初心—1994年,南京大屠杀图片展中的展示日本侵略者的严酷暴行令人触目惊心,为填补西方世界对这段历史的“记忆黑洞”,让30万亡灵的真相被世界知晓,年轻的张纯如毅然扛起书写责任,立体还原南京大屠杀的残酷真相。随后,张乐老师动情讲述张纯如因长期接触血腥史料、承受巨大精神折磨,最终于2004年自尽的悲壮经历,呼吁明德学子铭记“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坚守对历史真相的敬畏,深刻理解“历史不是过去,而是关乎未来”的内涵。

李文彬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在你和世界之间》,本书主要围绕“哈佛求学、旅行记忆、成长故事、生活思考”四大板块展开,作者在书中提炼出极具实用性的内容,例如时间管理上,强调“重要事情投入足够时间”、主张拒绝将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之事上;在克服负面情绪方面,分享“美好愿景激励法”“短暂潇洒抽离法”等六种方法。李文彬老师表示,希望分享内容帮助大家摆脱“无目标混日子”到“无目标瞎忙”的内卷循环,缓解成长焦虑,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之美。

分享结束后,进入互动问答环节,在场学生围绕“如何将书中时间管理方法应用到学习中”“面对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该如何回应”等问题与三位教师深入交流,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收获了针对性的指导与启发。

活动尾声,主持人对本次分享会进行总结,三位教师从个人成长、历史记忆、民族精神三个维度解读经典,为学子搭建起与书籍对话的桥梁。此次读书分享交流会不仅让大家收获了实用的成长方法,更唤醒了大家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理想信念的思考,为进一步推动阅读走深走实、引导学子成长成才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上一条:教在明德‖“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讨会暨第三次集体备课会顺利召开

下一条:教在明德┃守正创新 协同赋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专题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