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推广普通话活动方案》号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于9月1日下午13点在明志楼南306会议室,围绕“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主题,开展“以语为桥 凝聚共识”推广普通话规范教学专题会议。本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龚玲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旨在将普通话推广与课程教学、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多维度举措筑牢语言规范基石,让规范语言成为理论传播的“桥梁”。

龚玲主任在会上强调:“普通话是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的关键语言,全体教师务必以规范的普通话授课,保障理论阐释、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清晰明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透彻理解课程内容。”这一要求与学院“所有教师上课时必须使用普通话授课”的规定相契合,也成为教研室日常教学管理的核心准则。为切实保障推广成效,教研室将普通话规范度正式纳入教师教学考核指标。
会议上,贾妍老师指出:“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富含特定历史语境和理论内涵的术语,像‘工农武装割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关键历史事件名称,这些内容的准确发音对理论阐释的精准性极为关键。”鉴于此,在之后的集体磨课中,教研室将组织教师针对这类易读错、易混淆的课程核心内容,共同梳理“发音规范清单”,精准标注发音细节,并为核心概念明确重音停顿。通过教师互相听评、及时纠正发音偏差,确保理论术语和历史名词的发音统一规范,助力学生在精准清晰的语言表达中领悟课程精髓。
此外,老师们纷纷表明要让普通话融入实践教学,成为实践育人的载体。大家一致认为,应结合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大学生讲思政课”录制、“微电影”拍摄等为载体推广普通话,既能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在规范表达中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实现“语言推广”与“价值引领”的双重成效。教师在指导时,不仅要严格审核理论内容的准确性,还要针对理论表述中的发音、语气进行细致纠正。
下一步,教研室将持续立足课程特色,把普通话推广全方位贯穿教学全流程,以规范语言为理论传播和课程育人质量提升增添助力,为学院营造“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浓厚氛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