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思政课教师视野,西安明德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选派周蓓蓓、樊静、党淑敏、王婉菲、张思嘉、马晶晶6名思政课教师于2025年7月5日至7月10日赴贵州省参加由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202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班。
开班仪式上,参与本次研修的各个学校代表逐一发言。我校教师代表樊静教授发言,樊教授在会上介绍了西安明德理工学院的发展概况和我校重视实践育人和明德文化育人特色。开班仪式结束后,著名长征史研究专家刘俊为研修班全体学员作《红军长征在贵州》专题讲座,深化了学员们对贵州红色文化和长征精神的感悟与理解。

研修团队在贵州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张俊龙的带领下,首站前往贵阳黔灵山参观蒋介石关押张学良、杨虎城的麒麟洞和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重温中国抗战革命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离开贵阳,研修团队来到“曙光之城”——黎平县,先后参观了肇兴侗寨、黎平会议旧址。有“侗乡第一寨”美誉的肇兴侗寨,千百年来,侗家人在此世代安居,生生不息。在肇兴侗寨侗文化展示中心,学员们详细了解了侗族历史、风俗和服饰、建筑等特色文化保护传承情况,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肇兴侗寨考察时的讲话,感悟黔山秀水谱写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新篇章。
在黎平会议纪念馆和黎平会议旧址,学员们从纪念馆陈列的图片、文物之中,深刻认识到“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九十多年前,大西南的山水之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冲破艰难险阻,实现了生死攸关的转折,深化了对黎平会议“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理解。
离开黎平县,前往镇远古城,先后参观了“和平村”旧址、周达文故居。和平村旧址,抗日战争时期是国民政府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作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学员们神情肃穆步入旧址,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展现出的坚强精神和博大胸怀。走进周达文故居,这座古朴的建筑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史,也见证了一位革命先驱的成长与奋斗。学员们纷纷表示,要以周达文先生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
最后一站,研修团队来到“中国天眼之城”——平塘县。在黔南连绵的群山之间,学员们们自山下拾级而上,走过700余级阶梯,在群山顶峰处感受大国重器——“中国天眼FAST”带来的巨大震撼,这座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静静凝望着浩瀚宇宙。在山下,老师们参观了南仁东纪念馆、天文博物馆,从壮年到暮年,南仁东用一生探索宇宙奥秘,克服无数技术难关,带领团队铸就了独一无二世界领先的超级工程——“中国天眼FAST” ,深切感受到“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科研报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


在结业仪式上,周蓓蓓主任和樊静主任代表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先后做总结发言,她们结合此次培训内容,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上阐述了各自的收获,并由衷感谢主办方对于培训的辛勤付出。


此次学习研修内涵丰富、效果显著,不仅加深了思政教师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识,更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同时对于推动我校思政课教师将研修成果运用于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将自身感受、感知、感动带进课堂,从而感染学生,真正将思政课建设成为能够承担起“立德树人”使命的“金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