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专业能力和育人实效,7月8日下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召开大学生讲思政课与微电影创作实践专题研讨会。会议主要聚焦暑期“三下乡”暨“四百工程”思政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讲思政课”和“微电影创作”两大实践项目的指导策略与方法创新,着力提升教师的实践育人能力。教研室主任龚玲主持会议,全体教师参会研讨。


会议指出,暑期“三下乡”暨“四百工程”思政实践活动是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宝贵契机。教研室主任龚玲对实践指导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教师在组织“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时,要重点把握三个关键环节:一是选题指导要精准对标,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乡村振兴战略、基层治理实践等现实课题有机结合;二是内容设计要突出实践特色,鼓励学生深入基层调研,用鲜活案例阐释理论内涵;三是表现形式要生动多元,通过情景模拟、案例讨论等互动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在微电影创作指导方面,要求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一线,精心打磨剧本,确保作品既彰显思想引领价值,又具备艺术审美品质。
为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指导要点,会议特别安排了优秀作品观摩环节。与会教师共同观看了往届“大学生讲思政课”优秀案例和微电影获奖作品,并就作品选题、表现形式、指导方法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全体教师充分认识暑期“三下乡”暨“四百工程”思政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通过高质量的指导工作,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在社会课堂中深化理论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要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使思政课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暑期“三下乡”暨“四百工程”思政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将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