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藏岁月,文脉薪火待相传。这个夏天,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中华文脉传承团”背起行囊,以青春之名踏上“三下乡”征程,在田野阡陌间解码文明基因,在实践步履中续写文化新篇。

循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队员们深入古村古建、历史街区,指尖拂过斑驳的砖墙,耳畔聆听老辈人的故事,将散落的民间传说、传统歌谣、地方戏曲一一拾起,化作非遗档案里的鲜活注脚;他们伏案笔耕,参与编写村史村志,让沉睡的乡土记忆重新焕发生机。这场青春与文脉的相遇,正以实践为笔,在广袤大地上书写传承的新故事。
“寻根陇南”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甘肃陇南暑期社会实践队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寻根陇南”暑期社会实践队赴甘肃陇南开展实践活动,走进两当县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参与专题学习,系统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探寻地域文化根基。随后,队伍前往两当县云屏镇,沉浸式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当号子”,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感受其独特的唱腔韵律与文化内涵;同时,亲身体验当地非遗美食云屏蜜酥的制作,从食材选取到制作工艺,深入了解非遗文化中蕴含的生活智慧与地域特色,队员们全方位触摸两当县的历史文脉与文化肌理。


“淳茶遗韵”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浙江杭州暑期社会实践队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淳茶遗韵”实践队赴浙江淳安县枫树岭镇抹茶庄园实践。传承人讲解茶历史,指导队员体验点茶、茶百戏等,并展示茶叶从培育、种植到加工的过程。队员不仅掌握了技艺,更深悟茶道精神,增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此行亦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昔日普通山村依托生态资源发展茶旅融合产业,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大学生思考知识服务乡村提供了案例。大家思考青年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中的责任,立志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民族韵·炫青春”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云南大理暑期社会实践队
“民族韵·炫青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赴云南大理开展社会实践。团队走访喜洲古镇周城村璞真博物馆和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全面把握大理非遗文化类目、历史与现在;深入体验扎染文化和甲马文化,学习传统扎染和雕刻技艺,感受非遗文化魅力;采访扎染文化和甲马文化省级非遗传承人,探讨非遗文化传承困境与创新模式。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强化了非遗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感,立志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薪火相传•童心筑梦”爱心服务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陕西西安暑期社会实践队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薪火相传·童心筑梦”团队赴陕西西安开展社会实践,团队通过趣味课堂、手工体验、故事分享等形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活动通过DIY油纸伞,苗银冰箱贴,拓印,DIY脸谱,让孩子们亲手触摸传统技艺的魅力,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儿童的精神世界,更以文化为纽带,让我们携手守护文化根脉,让童心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筑梦未来!此次活动以童心为桥,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为乡村孩子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非遗文脉·青衿致远”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河南巩义暑期社会实践队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非遗文脉·青衿致远”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巩义市文化馆开展社会实践。队员们聚焦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精心组织并深度参与了系列特色课程:在“纸上生花:河洛剪纸艺趣”中感受剪纸艺术的灵动;在“绒彩芳华:指尖绽放繁花”体验绒花制作的精巧;在“木刻匠心:雕镂时光印记”中领悟木雕技艺的匠心传承;并沉浸在“染就斑斓:扎染童趣时光”里体会扎染的奇妙变幻。通过此次实践,深化了队员们对非遗价值的认知,坚定了守护与创新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


“探金城文脉”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甘肃兰州暑期社会实践队
“探金城文脉”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到达甘肃省兰州市进行活动策划、调查问卷的实践活动,根据前期工作安排,实践队于7月17日走进兰州市金城山文化博览园,开展关于“黄河水车”历史文化的调研与专题学习工作。结合调研所得,团队参观了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借助丰富的馆藏、历史场景再现等,沉浸式感知甘肃的历史底蕴,领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历史脉络。未来,团队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以青春之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


“苗乡蜡韵·匠心筑梦”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贵州丹寨县暑假社会实践队
“苗乡蜡韵,匠心筑梦”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暑期实践队赴贵州丹寨县开展社会实践。实践队通过走访当地居民,了解蜡染基本情况,为深挖蜡染文化内涵,实践队参观当地蜡染工坊,学习点蜡绘图、染色固色等传统工序,感受蜡刀与蓝靛交织的艺术;走访非遗传承人,聆听蜡染故事,探索蜡染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创新传承,深切感悟苗族蜡染所蕴含的磅礴民族智慧与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通过实践,更加坚定了队员们以青春之力赓续非遗薪火、弘扬民族文化、守护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使命与担当。


“青篾承汉韵·非遗薪火行”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陕西汉中暑期社会实践队
“青篾承汉韵·非遗薪火行”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陕西汉中黄官镇水井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在村干部带领下,队员们走访水井村藤编传承人,了解千年藤编技艺;开展藤编问卷调查,记录非遗传承现状;探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关黄酒”传承企业,了解传统酿造技艺的创新实践;参观国家级汉中藤编博物馆,系统认识这项技艺从民间手艺到非遗瑰宝的演变历程。本次社会实践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的匠心传承与当代价值,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保护意识。


这些青春实践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陇南的号子声到杭州的茶香里,从大理的扎染纹样到汉中的藤编经纬,明德学子以行动诠释着对文化传承的担当。他们不仅是非遗技艺的体验者、记录者,更是传统智慧的传播者、创新火种的点燃者。这场跨越地域的文脉解码之旅,让沉睡的文化记忆在实践中苏醒,也让青年一代在触摸历史肌理的过程中,坚定了守护文明根脉、续写时代新篇的信念。未来,这些带着泥土芬芳与匠心温度的青春故事,将继续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