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主页| 融合服务门户| 图书馆| 校长、书记信箱|
喜报 | 艺术与设计学院王雪娇团队在第十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
2025-07-08 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金珊珊 审核:康抗 点击:[]

近日,第十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落下帷幕,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王雪娇副教授带领的教学团队凭借“思创结构,数智驱动,实践赋能”的《新闻采访与协作》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从全国数百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年度教学创新三等奖。这是我校在该赛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创新突破:以技术赋能艺术,以文化连接世界

王雪娇团队聚焦《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从课程建设、课程痛点、教学创新、教学成效以及成效推广五个部分阐述了团队的创新思路,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思政与创新融合不深、数智与课堂协同不密、实践与理论聚合不紧导致教学过程出现的“叁不”情况,导致学生出现对于知识集成和综合能力的失配,对于重大现实问题关注失位,以及对于主流价值表达失语这样的“三失”痛点,提出“思创解构协调步、数智驱动融合步、实践赋能创新步”三步创新方案对应教学过程的痛点,最终解决教学效果的“三失”问题,同时提出了建立三维课程评价体系的方法,最后展示师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部分成果。

项目亮点包括:

1.教学方法适用度:教学团队提出采用“思创解构”为依托的教学方法理念,通过“三阶六维五元素”的内容框架,使教学方法具有高度的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方法不仅贴合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际需求,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这些教学方法也适用于本学科领域的其他课程,如《出镜记者与现场表达》、《短视频节目策划与制作》等,帮助教师在不同课程中灵活运用,提升教学效果。

2.教学资源发开度: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中团队提出数智驱动增效课程创新,课前通过幕课与虚拟仿真平台课程的预习,掌握理论知识并提出问题,课中根据WBS任务教学法使学生逐层递进式的完成现实采访任务,并结合AI人工智能软件快速生成内容,在生成内容之上进行调整,同时在课后将完成的任务发布,让社会检验课程效果。

3.社会实践真实度:团队提出“五真基建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做到“真企业、真问题、真团队、真方案、真应用”的五真基建,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真实的企业环境和问题,让学生组成真实的团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真实的方案,并最终将方案应用到真实的企业中去。这种实践理念不仅适用于新闻传播学专业,也适用于戏剧影视与文学以及其他需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学科领域。

评委评价与社会反响

评委们对该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围绕“学习成果”“创新性”“普适性” 三个关键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创新性来看,团队创新性地将思创理念融入课程,借助数智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新闻教学模式的壁垒,开拓了全新的教学路径。在新闻采访环节,利用智能数据分析辅助选题策划,在写作教学中引入智能批改工具提升反馈效率,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为课程注入了新活力。在学习成果上,学生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无论是在新闻作品的质量上,还是在创新思维的养成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产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展现出较强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就普适性而言,该课程教学创新模式对于新闻传播类专业以及其他文科专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构建的数智化教学资源库、实践项目驱动的教学流程等均可在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中进行推广应用,为高校教学改革进程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

这份荣誉的取得,既是对王雪娇教学团队深耕教学创新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全校教师投身教育改革的激励和引导。据悉,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已正式启动2025年第十一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选拔计划,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组建导师团、开通赛事绿色通道等举措,为更多教学团队搭建展示舞台,期待更多教师以智慧为笔、以改革为墨,共同绘制教学创新的美好画卷!

上一条:智启未来,产教融合 ——学校举行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揭牌仪式

下一条:学校召开7月学生工作安全风险研判会暨暑期安全工作部署会

师资队伍
招生就业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