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主页| 融合服务门户| 图书馆| 校长、书记信箱|
“数字”赋能教学,“贸易”联结未来 ——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参加高校数字贸易课程建设与教学示范研讨会
2025-07-22 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王维新 审核:何文举 点击:[]

7月18-20日,由教育部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教材建设培育项目《数字贸易学讲义》课题组、教育部国际经济与贸易虚拟教研室数字贸易虚拟教研室联合主办,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与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共同承办的“高校数字贸易课程建设与教学示范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的逾200位专家学者及骨干教师,围绕“服务学科创新发展需求,推进教材多样态建设”的主题展开研讨。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人王维新教授、骨干教师刘瑞阳应邀参会,通过观摩学习与交流互动,两位教师拓宽了专业建设的视野与思路,学习了兄弟院校在数字贸易教育领域的宝贵经验。

开幕式上,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马述忠教授作题为《数字贸易核心能力框架与教材体系重构》的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数字贸易人才所需的核心能力构成及教材体系创新的方向。随后,哈尔滨商业大学副校长李晓梅教授就“地方高校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分享了特色实践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于波则针对“新形态教材出版机制”,探讨了数字化时代教材建设的新模式与挑战。在示范教学环节,来自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的骨干教师分别进行了《数字贸易理论》、《跨境电商数据分析》及《数字贸易规则与治理》三场高水平教学示范。示范课程深度融合真实企业运营数据、先进虚拟仿真平台与高效互动教学工具,构建了沉浸式、实践性强的教学场景,其创新教学模式与显著教学效果令与会教师深受启发。

王维新与刘瑞阳两位教师以“应用型高校如何应对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实现课程体系升级”为核心关切,全程认真学习并深入思考。王维新教授特别指出,示范课中呈现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原产地规则即时查询”与“跨境数据合规沙盘推演”两个精心设计的微教学模块,其理念与实践可直接迁移应用于本校省级一流课程《商务谈判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场景,有效提升教学实效。刘瑞阳老师则敏锐捕捉到与会专家反复强调的“小切口、深融合”课程建设理念,认为其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正在积极推进的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方向与具体抓手。

会议间隙,两位教师充分利用茶歇及自由交流时段,与哈尔滨商业大学、西安财经大学等多所地方高校代表进行广泛沟通,就“数字贸易现代产业学院共建模式”、“学生实习互派机制”等共同关注的议题深入交换意见,探讨合作可能。同时,与相关高校就“优质企业导师资源引入课堂”、“跨校真实项目教学案例库共建共享”等具体合作项目达成初步意向,为后续深化合作奠定基础。

“独行快,众行远。”此次学习,不仅使两位教师深切感受到全国数字贸易教育生态的蓬勃活力与发展潜力,更为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中明确自身定位、深化改革、凝练特色指明了清晰路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力争在数字贸易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为服务陕西乃至西部地区数字贸易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明德力量”。

下一条:学校召开2025年新专业申报专家评审会

师资队伍
招生就业
人才招聘